這幾天不曉得為什麼,想起好多好多事情。想到之前家教過的學生
和安親班帶過的孩子,雖然已經不太記得他們的名字了,但他們的
臉孔,在記憶裡依舊清晰。

她是我的第一個家教學生,也是最後一個家教學生──1個國小四
年級,瘦瘦小小,眉清目秀的小女生。

第一天上課,她精神萎靡地趴在書桌上寫題目,前面堆了一大疊評
量、考卷、參考書……寫著寫著,她還會抬頭起來看我,眼神裡寫
滿了對我的不信任。

「老師,我要是考不好,妳會覺得丟臉嗎?」
「我會陪妳一起檢討原因。」

「老師,妳會不會像我媽媽和以前的老師一樣打我?」
「老師絕對不動手。」

這樣的問答,進行了好幾次。一直以來,她背負著大人們加諸在自己
身上的期待,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孩子,每天必須唸書唸到超過晚上12
點才能就寢。她想反抗,而她反抗的方式,就是消極地把自己的分數
搞爛。媽媽規定她每科都要考90分,她偏偏要挑一科出狀況,對於
家教老師也是極度不信任,認為大家都只要她的分數,根本不在乎她。

相處了兩個月後,她開始靠近我,把信任一點一滴交到我手上。以往
的課間休息,她一定會跑到客廳去,後來她不再到客廳去,而是留在
書房裡跟我講悄悄話。直到我真正掌握到她的特質與想法,我改變以
往的教學模式,把教材、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整個作調整。果不其然,
她在平時考和月考拿了好成績,那天晚上家教時,還蹦蹦跳跳地拿考
卷給我看。

那次考試過後,她的母親也把正在唸國一的的哥哥叫下來,希望我能
當伴讀。唸國中的孩子叛逆性果然很強,從一開始對我不理不睬,到
後來的出言挑釁,我全領教過。當然,他的挑釁從來沒成功過,一方
面我很能忍,另一方面,心理學的觀念影響我非常深。青春期,又稱
為風暴期。對應到 Erik H·Erikson 的八階段發展理論,這個時期的
孩子正在面臨認同危機。第二性徵的出現,身體成長所帶來的不適,
開始有主見,想尋求認同,考驗來臨時又不見得有把握。心理層面不
斷地受到衝擊,生理上的不適再度影響心理--心情很悶,我能理解。

有一段時間,那個孩子的反應讓我很挫敗。挑釁、口出穢言,常常會
明白地表現出對我的厭惡(好吧!至少他還算誠實)。我知道他很想
看我發怒的樣子,然後藉機嘲笑我,只是我永遠不動如山,老是讓他
失望。

要是跟學生認真,被學生挑釁成功,我就輸了。

教育本於良心,擔任這對兄妹的家教老師是我的選擇,無論如何,我
都要用盡一切方法拉拔他們,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問題。

有一天,他問我一句話:

「老師,妳怎麼都不生氣?」
「坦白說,我是會生氣,但我不想傷害你。」

一如往常,我很平靜地說完那些話。他看看我,然後低頭繼續寫作業。
很神奇的是,在那之後,他不再挑釁我。之前他總是坐在我的斜對面
--因為對我很感冒,之後他竟然主動坐在我的正對面,妹妹不聽話
時還會幫忙糾正。記得有一次,我身體不舒服,只是他們正逢考試,
我還是硬著頭皮去上家教。走進書房,兩兄妹乖乖地在位子上唸書、
寫題目,桌上放了一大杯溫開水和兩包衛生紙。

「老師,多保重。」

短短的一句話,卻能讓我眼眶發熱。

學期結束之後,我便沒有再教下去,到安親班救火去了。

至於安親班……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